科学应对儿童发烧的常识和注意事项

一、定投

二、随笔

01

我生病好一些了之后,T与R这几天都不舒服,今天R直接也发烧了

小孩一生病,我就很想看这本书《在孩子下次生病前》,作者裴洪岗,是一位医生博主

这本书的前几页,又给我推荐了两本书:《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尼尔森儿科学》

晚上看完了关于“发烧”的部分,基本上这一派和《卓克的科学思维课》一样,都是关于健康的常识

认识并且执行一个常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人是处于非理性状态的

好在这次是小孩生病,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稍微可以理性一些,不容易太冲动

02

我发现一个规律:一般产生发烧这样的严重症状都恰好发生在饭不宜时的那一天

本来身体就有病毒,你的免疫系统正在有效防卫病菌,所以还看不出症状

而你在疲惫、饭不宜时的情况下,就直接破防了

那些十年才感冒发烧一次的健康人,是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工作得非常高效、非常准确

在十年间把几十次到几百次各类病毒的入侵都化解于无形,在症状表现出来之前就已经杀灭了入侵

于是他们自己才没有察觉到,或者是只有一两天的低热,睡了两觉就过去了,没觉得自己生病

一个健康的免疫系统每天都能在本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拦截几次到几十次致病微生物的入侵

03

为什么最近很重视这方面的知识?

主要是这几个月很多地方的小孩都生病了,而且支原体肺炎较多,我表妹小孩在杭州直接一个班放假

单从医学证据上说,在中国感染支原体,后果会更严重,原因是中国传染的支原体具有耐药性的比例异常的高,高过世界其他地区一个数量级

而支原体感染后,可选的药物本来就比治疗其他细菌感染要少很多,所以后果会更严重

其他细菌感染后,可以用大部分类型的抗生素

比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就是各种头孢、青霉素、阿莫西林

它们能杀灭细菌的原理是,可以扰乱细菌合成细胞壁

这类抗生素占比所有抗生素的大头

但是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于是对它没有用

04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还有一类药,对支原体有杀灭作用

也只有这一类比较适合孩子,因为对儿童的危害比较小

可惜中国流行的支原体,大都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耐药性

这类支原体被叫作“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抵抗性肺炎支原体”,简称MRMP

它的名字都变成了肺炎支原体,就是因为对为数不多有效的抗生素也有耐药性,于是特别容易从上呼吸道感染,然后顺着呼吸道一直往下延伸,发展成肺炎

防护方法:

1、正确且有规律的洗手可以阻挡很大一部分病毒和细菌

2、玩了玩具、摸了扶手后,不能再抠鼻子、揉眼睛,要抠要揉也可以,先用泡沫洗手,把特殊细菌洗掉

3、家里也要每隔几个小时通风换气一次

05

《在孩子下次生病前》关于“发烧”常识摘抄:

目前并没什么证据能证明发热会给孩子造成伤害,除非是少见的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和中暑。

相反,目前还有证据说,体温升高可以减少孩子体内微生物的复制和繁殖,

也可以提高人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清除,

发热对孩子病情恢复其实是有利的。

06

儿童发热大部分是由普通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但确实也可以是一些严重疾病的表现。

对于孩子发热,医生反复强调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警惕一些严重疾病的症状和表现,发现不对劲要及时就医。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精神状态,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比关注孩子的体温更重要,如果精神状态不好,也要去医院。

在退烧阶段,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的典型症状

07

为了消除对孩子发热带来的恐惧,家长需要记住的是,发热并不是一种“病”,

而是应对身体状况的一种生理机制,甚至有利于对抗感染。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发热。

没有证据表明发热本身会恶化病情,发热也不会烧坏脑子。

发热是症状而不是疾病,有些能造成器官损害的疾病同时会有发热的症状,但发热本身不会烧坏脑子、心脏或者其他器官

08

发热本来就是身体应对疾病的一个正常反应,所以应对发热不是以退热为目的,而是让孩子尽量舒服。

在体温上升阶段,孩子本来还畏寒,这时再用比体温还低的水去刺激他,只会让他寒战得更厉害。

09

当体温高于温度设定点的水平,身体会减少产热,并增加散热,具体的表现是停止寒战,增加出汗以带走热量,扩张皮肤血管增加热量的散发。

很多人会发现孩子出了一身汗之后,体温就正常了或没那么高了,所以喜欢给孩子捂汗。

事实上不是出汗把病治好了,而是身体的炎症减轻了,大脑调低了体温设定点,加强了出汗这样的散热方式,使体温恢复正常。

捂汗可能让孩子热量无法散发,导致超高热、中暑等危险,尤其是那些还不会诉说的孩子。

10

无论是在体温上升、高热持续,还是体温下降阶段,都没有必要温水擦浴,

这也是所有的权威医学机构都首选退热药退热,而不是温水擦浴的原因,

11

应对发热,还是要记住那个原则: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

除非是发热导致孩子出现明显的不适,否则并不需要进行退热。

发热的治疗目标是改善孩子的舒适度,而不是退热。

针对发热的治疗目的是让孩子不难受,温水擦浴却可能让孩子更难受,而且这种方式的降温效果差、持续时间短,自然不是一个好的治疗方式。

擦浴会导致不少孩子哭闹、寒战。

我们自己也体会过发热,昏昏沉沉想睡觉时,谁会乐意被人用凉毛巾擦来擦去?

12

中国的指南也由原来的物理降温可以作为辅助退热方法,转变为明确不推荐温水擦浴了。

至于冰袋冰敷、退热贴、湿毛巾裹腿这样的小面积接触皮肤的降温方式,既降不了温,又让孩子不舒服,自然应该放弃。

13

那退热贴是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呢?

可能也不能这么说,和孕妇穿着所谓的防辐射服一样,孩子贴着退热贴就像贴着一个“我生病了”的标签,也许可以让别的孩子离他远一点。

另外,孩子一发热很多家长就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给孩子贴上个退热贴,好歹觉得自己做了点什么,说白了也可能是折腾孩子安慰自己。

14

对于没有其他健康问题的孩子,当体温在39℃以下或没有明显不舒服时,不需要退热;

当体温在39℃以上或者孩子感觉明显不舒服时,首选服用退热药而不是温水擦浴这样的物理降温方式。

15

发热是身体应对感染的一种保护机制,药物降温是首选,但不等于说发热就一定要吃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相对安全的退热药,过量使用会有肝肾损害的风险,对于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孩子,

除非是体温超过39℃或有明显的不舒服表现,也不要随意给孩子吃退热药。

16

没有比退热药更有效的退热方法。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宁愿相信上述这些效果差甚至无效的“神奇”退热方法呢?

首先,这些方法符合人们心中对退热的期望:简单、奇效、无副作用。

17

其次,孩子发热大部分是由自愈性疾病引起的,即便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到一定时间大部分孩子也会退热,

而这类“偏方”传播量一大,用的人一多,总有一部分孩子刚好是在采用了这些方法之后的时间节点上退热的,

然后家长就想当然地认为是这些偏方见效了,这就是自愈性疾病的治疗中一直充斥着偏方、秘方的原因。

(用我的话来说就是:科学用来认清本质,玄学用来赚钱,比如南怀瑾肚脐贴,电商人处处都是选品思维吧?)

18

最后,给孩子吃了退热药退热,大家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称道;吃了退热药体温却没退下来反而觉得不能接受。

但对于道听途说的偏方就没这么高的要求了,反正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

用了后热度真退了,奔走相告,信偏方的人就越来越多;

用了没效果,就想着反正是偏方,没用就没用呗,又没什么明显的副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听起来偏方比退热药还神奇的原因。

19

目前安全有效的儿童退热药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常见的是口服剂型,栓剂也有,但比较少。

口服给药还可以根据孩子的体重精确控制用药剂量,而栓剂的剂量在出厂时都是固定的,不好根据孩子体重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这也是退热栓不常用的原因。

直肠给药没有什么特别优势,使用原则是能口服就口服。

首先口服给药方便、操作简单,厂家通过加入调味剂将药品调成孩子喜欢的口味,孩子不需要承受什么痛苦就可以完成服药。

对于布洛芬,有些孩子会有胃肠道不适,但一般症状较轻微。

20

发热的过程,体温会经历上升、高热、下降阶段,这个过程可能会反复。

体温上升阶段,孩子会觉得冷,这时要穿盖衣被;

体温下降阶段,孩子会觉得热、出汗,这时要减少衣被。

请记住:冷就穿,热就脱,孩子怎么舒服怎么来。

21

洗澡只是为了清洁舒适,而不是为了退热,因为洗澡对退热的作用很小。

发热可以洗澡,但不需要为了退热而去洗澡。

22

国外的权威著作《尼尔森儿科学》,最新的版本里面依然是明确建议家长只选用一种退热药。

加拿大儿科医生协会的科普网站也明确指出:不要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因为可能导致剂量错误。

23

使用退热药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体温正常,而是缓解孩子的不适,让孩子不那么难受,

事实上,退热药起效后体温一般是下降1~1.5℃,而不是恢复正常。

24

不论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还是中国的发热指南,

儿童退热推荐的都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而不是打退热针,而且很多国家都没有退热针

25

打针起效虽然可能快一些,但因为药品没有经过人体固有的保护屏障直接进入血液,发生不良反应也可能更多、更快,

所以不论什么药,用药原则都是能口服尽量口服,能不注射尽量不注射。

在有更安全可靠的口服退热药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只有发热恐惧症的人才会给孩子打退热针。

26

至于静脉输液,同样因为有输液反应的风险,不是首选的用药方式,只有在严重的细菌感染、不能进食、中重度脱水等情况下才考虑使用。

门诊因发热需要输液的情况很少,真正需要输液的发热患者往往要住院治疗

27

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虽然级别高,但效果未必更好。

虽然孩子有高热的症状,但没有病原学基础,直接上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针剂在我看来还是有些过了。

由于女儿的状态还不错,也能进食,于是我建议妻子先不输液,可以回家先吃之前吃过的阿莫西林观察一下。

至于那个中药,我肯定不会给女儿用。

28

很多人到医院就是要求立刻解决孩子的病痛,发热就要求早点退热,不然就要问责医生。

在这种压力下,迁就患者加保护自己成为很多医生无奈的选择。

29

在抗生素指征很明确的时候,有很多种选择,选择更强力的广谱药物,用起效更快的静脉给药方式,短期效果又快又好,患者、医生皆大欢喜。

至于风险,短期内发生输液反应毕竟少见,远期产生的问题也很难关联到这次治疗上去。

口服阿莫西林,按国内的要求还需要做皮试,起效慢,碰上耐药菌的机会也大,效果不好就可能被质疑,吃力又不讨好,

大部分患者都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哪个医生愿意去选择呢?

30

抗生素虽然有副作用,但使用正确的话,还是利大于弊的。

当病情需要时,医生和家长都不该犹豫,该用的时候不用就可能延误病情,最后吃亏的还是孩子

31

在现实中,医生做医疗选择的时候难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滥用抗生素的原因有很多,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有时是病情复杂,很难判断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感染;有时可能也和医生对疾病、药品了解不够深入有关。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环境下,当医疗决策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人身安全时,为避免漏诊、误诊带来的病情延误,以及担心家长可能会找自己的麻烦,医生可能更愿意选择更积极的治疗,把可疑的细菌感染当成细菌感染来治疗,让自己安心一点。

这些是我们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现实,家长所能做的便是找到更值得信任的医院和医生。

32

发热不是病而只是一个症状,并不会烧坏脑子,但会让人难受,这个滋味我们大人发热时都体会过,吃退热药可以让我们不那么难受。

每个孩子对发热的耐受能力不一样,所以用药的时机也可以不一样。

大人自己发热吃药让自己舒服一些,孩子发热了却以为他们好的名义让他们硬扛,这不过是欺负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

33

宣扬不打针不吃药的“自愈疗法”,符合很多人心中对“绿色疗法”期望,在很多国家都有一批信徒。

不是别人家孩子选择自愈好了,你家孩子自愈也就能好,不是上次选择自愈好了,这次选择自愈也一定能好。

在所有的选择里,现代医学能让孩子最大概率得到痊愈。

34

一些家长特别心急,一看到孩子发烧了就立马要去查血。

但一般来说,患儿出现发热等症状的24小时后,血常规检查才能反映出来。

所以家长们再焦急,也最好等到12小时以后再给孩子查血。

三、时间

1、00:00-08:05 8小时05分钟 睡眠

2、08:05-10:51 2小时46分钟 看手机、起床、编号1、洗漱、更衣、联系家人

3、10:51-13:09 2小时18分钟 开车去建材市场、选购厨电、家具、板材

4、13:09-15:20 2小时11分钟 去小园子家午餐、闲聊、开车回家、午休

5、15:20-16:30 1小时10分钟 午睡

6、16:30-16:58 28分钟 关注流量

7、16:58-18:37 1小时39分钟 补日记 、擦米诺地尔

8、18:37-19:03 26分钟 定投、发文

9、19:03-19:45 42分钟 晚餐、洗碗

10、19:45-19:54 十平台发文

11、19:54-21:12 1小时18分钟 照顾病号R、39.3、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看纸质书《在孩子下次生病前》、洗漱、关注流量

12、21:12-21:46 看营销手机介绍、关注流量

13、21:46-00:05 2小时19分钟 看营销手机、听音频《反社会的人 》入睡

——彭壮20231202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