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 现代人的情绪价值和精神消费:游戏、股票、故事、玄学

一、定投

二、随笔

01

有人说人与AI的区别在于,人会犯错,自从ChatGPT出现之后,我们发现AI也会犯错,也会学习,而且比你更加厉害。

人与计算机比,计算的精确度不行;人与AI比,深度学习力也不行;

那么,人还有什么优势呢?

哦,人除了理性脑、爬行脑,还有一个情绪脑。

情绪脑,也就是嬉笑怒骂的能力,这个AI确实还没有办法模仿得十分传神,比如AI还不会真正的生气,只会按照设定的角色来模仿。

情绪是捉摸不定的,特别是女性,更加冲动,这个反而变成了她们作为消费者的一个优势——大量媚女内容的生产。

很少有人关心中年男人的情绪价值,确实结婚生子后的中国男人很少有机会产生高低情绪,基本上就是赚钱为主。

不过,我今天还是要聊一聊,这个话题:情绪价值和精神消费。

不分男女。

02

手游

男人的快乐就是在回家之前,车上打一把游戏,如果一把不够,那就多几把。

男人抽的不是烟,是寂寞。

烟是一种情绪价值的外化,是一种孤独体验。

游戏中我们可以忘记现实世界,一古脑的回到原始社会里的战斗状态,在团队的配合中感受追逐猎物的乐趣。

这个也是输赢都靠天的概率游戏,只要是有好有坏的概率游戏就容易上瘾。

上瘾的是什么?

上瘾的原因是在体验这种游戏的过程,分泌的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个火遍全网的关键词,而伴随这个词的,通常是五颜六色、高饱和度的“多巴胺穿搭”。

如今,“多巴胺”这股风已经从时尚圈吹到了各行各业,多巴胺装修、多巴胺饮品、多巴胺美食……我们进入了万物皆可多巴胺的时代。

“多巴胺”为年轻人带来了迫切需要的情绪价值,也是他们最愿意为之付出真金白银的东西。

03

剧本杀

剧本杀是桌游的一种,其实就是麻将、扑克的变体,只不过多了一些代入感的剧情,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线下。

相对于网游、手游,剧本杀这种桌游的门槛高很多,需要一个专门的线下场地,需要好的剧本,需要好的DM。

你真的是去体验剧本杀的吗,还是去与陌生人交朋友的?

剧本杀创造的情绪价值分为很多种:

欢乐本创造欢乐,一般是通过撕逼和诡计来完成这个过程,特别有意思。

情感本创造眼泪,一般女性会比较感性,很容易代入角色,听说流泪也是一种愈疗方式。

古装本创造新奇感,特别是女扮女妆的反串加上搞笑的台词,就更有意思了 。

恐惧本是我只尝试过一个微恐本,比较吓人,但是还是很多人乐此不疲。

总之,剧本杀创造的情绪价值确实真实可以感知,更适合年轻人,也比较适合有钱有闲的人,一把剧本杀少则大几十,多则上百。

04

小说、广播剧、电视剧

我从《上海滩》、《还珠格格》开始就跟着父母追剧了,那个年代的香港电视剧确实很精彩。

不仅是意难平的剧情,还有不断的想看后续的追剧感,其实很多电视剧都是从小说改编的,小说和故事会的时代就要更早了。

后来,有了内娱、有了韩剧、还有美剧、日剧,甚至是泰剧。

所有人看的东西就多元化了,再也不会出现万人空巷一起看《上海滩》、《还珠格格》和《大长今》的场面了,现在就连过年看春晚都已经不是共识了。

《创世纪》是香港电视剧的最后巅峰,我是这个电视剧出现8年之后才看,确实经典。

小说、电视剧和广播剧都是一个东西的变体,只是使用不同的媒介而已,综合文字、音频和视频来看,还是视频的受众最大。

05

电影

小说、电视剧、广播剧都是免费的,只有电影是直接收费的,而且电影的特殊形式导致它的艺术价值更高。

电影除了艺术属性,还有约会和社交属性,一般都是线下看的。

电影之于电视剧,就像剧本杀之于手游。

电影因为比电视剧短,就比较容易全球性的传播,一个电影明星的价值往往会比一个电视剧明星的价值高。

比如成龙、李小龙、李安,都是世界级的演员和导演。

韩国的演员你可能认识几个演电影的,但是他们家喻户晓的演电视剧的明星你 可能就不认识了,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和传播力。

他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也是可以满足各种情绪价值:爱情片、恐怖片、战争片、动画片.....

06

短视频、直播、短剧

5G来了之后,开始有了短视频,现在又有了短剧。

电影和电视剧的内容提供者是工业社会以及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这个协作系统包括明星、导演、编剧、制片人以及所有幕后人员。

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提供者是拥有巨大计算能力的短视频平台和网红们,每个人就可以意外当网红,变成别人情绪价值的创造者。

从电视剧到电影,再到短剧,趋势就是越来越短,《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一集就1分钟,我也看得很带劲。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圣人退化》这篇文章里,我讨论过这个话题:现代化之后,所有神化的人物和组织都通过理性和科学完成了“祛魅”。现代社会的总体趋势,就是人们越来越粗鄙,越来越浅薄。

不管怎样,这个也是一种精神消费,我们的注意力被它吸引,然后沉迷其中,得到“多巴胺”。

07

股票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们家附近的所有邻居都沉迷一种叫“买马”的东西,什么生肖对应什么数字,大把的盗版报纸印刷出来供大家研究。

有传言湖南经视的汪涵和马可有一个叫《越策越开心》节目可以暴露一些开奖的奥秘,于是大家都一起看。

我回想那个时候,我的父母也和邻居们都陷入了一种对这种概率游戏非常痴迷的状态,而且关键是还会根据报纸上刘伯温的玄学,分析得头头是道。

这个就是概率游戏的诱惑力,只要涉及到钱,又有概率感,就可以了。

股票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天然的有话题的场合,不仅创造了情绪价值,还可以学习宏观经济,这个也是中年男人的情绪价值来源之一。

不过T+1确实没有那么好玩,T+0就更有意思了。

比T+0更加不需要延迟满足的,是没有周六周日,24小时都在交易的币圈。 

就像短剧一样的趋势,人们越来越不喜欢铺垫和前戏,希望直接进入上头状态。

08

心理医生

我对于心理医生有两个印象,一个是高中的时候学校有一个心理学老师,另外一个就是《无间道》里梁朝伟经常去的一家催眠师诊所。

心理学的流派纷繁复杂,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积极心理学.....

最有影响力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而这个心理学却是最不受主流科学心理学派认同的。

在心理学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走向了衰落,今天美国最大的两个心理学专业协会中,属于精神分析流派的专家学者只占不到10%。

而在文化界,弗洛伊德的影响却源远流长,至今仍然塑造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为什么?

因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更像玄学,而非科学。

但是另外一种心理学界的玄学影响更大——催眠心理学。

我个人认为,在PUA界、营销界、阴谋诡计界、玄学界....,催眠心理学可能不是最科学的,但一定是最有用的!

催眠有点像中医和风水等玄学,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有用就好了,干嘛非要强迫科学化?

09

玄学

心理学这一概念是近代所谓的西方科学的产物,而数千年来,修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释儒道等文化本身就具有系统完善的强大心理调适功能,是中国式的心理智慧学。

实际上,出生占卜、结婚合八字,这些道家文化里的技能已经包含在中国前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了,去买一本老黄历就知道了所有:沐浴、嫁娶、治病、破屋、祈福、开市、动土、安葬等等。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超世”,三者互为依托,对于国人具有不可替代的心理调适作用。即使进入现代社会,这种对国人及国民心理的精神强化和修复功用依然存在,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比看心理医生,算命似乎是一种更适合作为中国宝宝心理咨询的一种方式。

算命过程中,咨询师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情感交流能力,这与心理咨询的目标相吻合。算命大师在听取客户问题时表现出耐心,并通过观察面部特征或手相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建议,这些技能同样适用于心理咨询。

算命不仅可以分析客观的吉凶寿夭、富贵贫贱,还可以分析主观的性格心态,而心理咨询只能分析相对主观的一面,还未能很好地建立一个心理-行为-事情吉凶成败的模型。

实际上,不仅有东玄,西玄近几年也是非常火的,代表的就是塔罗和星盘。

 三、修行

——彭壮20240229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